当前位置:萌娃亲子网 > 早教 > 正文

婴儿几个月戒夜奶 11个月宝宝怎么戒夜奶 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戒夜奶

导语:孩子在出生不久,妈妈们就会不管怎么样都会给孩子进行母乳,而在孩子稍稍长大些的时候,妈妈们又会去考虑断夜奶,不过让孩子熟悉了喝奶的感觉之后想断掉夜奶也没有那么容易的。那么怎么给一岁多点的孩子戒夜奶呢,给孩子戒掉夜奶的方法是什么呢,小

孩子在出生不久,妈妈们就会不管怎么样都会给孩子进行母乳,而在孩子稍稍长大些的时候,妈妈们又会去考虑断夜奶,不过让孩子熟悉了喝奶的感觉之后想断掉夜奶也没有那么容易的。那么怎么给一岁多点的孩子戒夜奶呢,给孩子戒掉夜奶的方法是什么呢,小编为大家带来戒夜奶的方法吧。

争论:为了提供营养,夜奶坚决不能少?

还没添加辅食的宝宝

对于这类小宝宝来说,奶类是他们唯一的营养摄入来源。

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,身体和大脑都处于高速发育阶段。因此,绝对不建议刻意减少或断除夜奶,这样容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,严重影响生长发育。

不过,如果宝宝自己没有表现出吃夜奶的需求,那就不需要强迫把人家抱起来喂奶了,换你半夜睡香香被人吵起来试试?肯定不爽吧?

特殊情况

如果新生儿有黄疸现象,会容易嗜睡。这种情况下,夜间最多4个小时就要喂奶,否则有加重黄疸的可能。

结论:

是否喂夜奶,归结起来就2个字:按需。

如果一定要在这2个字上加个期限:1个月内的健康宝宝,夜间喂哺间隔不超过4小时;1~6个月夜间喂养频率2~4次;6个月以后1~2次,都是合理的。

快算算自己的喂夜奶次数,超标了没呀?

争论:夜奶宝宝睡不好,影响生长发育?

实际上,并非所有夜奶的宝宝都睡不好,也不是睡得好的宝宝都没有夜奶。

一句话:睡得好不好,与宝宝的睡眠能力更相关,和夜奶没很大关系。

妈妈的睡眠:频繁夜奶更多会影响妈妈的睡眠。

①母乳妈妈能掌握躺喂技巧的话,夜奶还没那么难熬。

②但如果需要宝爸妈起床泡奶粉,或妈妈睡眠很浅,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隐患了。

结论:

如果夜奶对宝爸妈(特别是妈妈)的睡眠没影响的话,那么1岁之前不必刻意去戒夜奶。

如果有影响,那么在宝宝添加辅食2个月左右,可逐渐减少夜奶次数。但一定要记得关注宝宝生长情况,特别是日间奶量摄入,只能多不能少。

争论:夜奶对牙齿不好?

从牙医的角度看,任何夜间进食都对牙齿不利。

但是,如果宝宝确实有比较旺盛的吃奶需求(尤其添加辅食前),是保护牙齿,还是保证生长?简直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

其实,夜奶&牙齿这两件事,我们分开看,就好理解。

夜奶

小宝宝有生长需求,如果减少夜奶影响发育,就不能减少或戒除。

牙齿健康

不吃夜奶,就保护牙齿了?No,绝对不是!

不管有没有夜奶,也不管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,口腔保护要从牙齿萌发的那一刻开始。餐后漱口(包括喝奶后、吃辅食后),早晚刷牙,定期口腔检查……都是宝爸妈必不可少的任务。

结论:

夜奶不是龋齿的罪魁祸首,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才是罪恶之源!

划重点:什么时候才能断夜奶?

A.如果你家宝宝,满足以下全部条件,那么可以考虑减少 / 戒除夜奶。

①已添加辅食至少2个月;

②生长曲线近3个月内没有大幅度掉落(轻微的波动可以忽略);

③身体状况良好,未处于任何严重疾病状态(感冒、出牙可以忽略);

B.如果你家宝宝近期曾发生以下事项,建议把断夜奶的想法先放一放。

①妈妈产后返回职场的头3个月;

②近期家里发生重大变化(如搬家、宝宝熟悉的照料人去世、父母离异、家里有新成员加入等);

③生长曲线发生掉落超3个月且无回升迹象,或正处于爬升阶段。

怎样温柔、科学的断夜奶?

妈妈心态摆正,等于成功了一半

对于已经不需要夜奶的宝宝,断夜奶其实就是改变习惯。有的宝宝接受很快,有的则强烈抵抗,甚至整夜哭闹不休。

所谓“温柔的断夜奶”,更多指妈妈对此事的态度。科学接纳宝宝的抗议,而不是反感或恐惧,就已经成功一半。

一次断除 VS 逐次减少

断夜奶可以快刀斩乱麻,一次性断除;也可以温和渐进,慢慢戒断,如何选择?看以下两点。

①妈妈自己的意愿,我的宝宝我做主;

②参考宝宝的夜奶频率——夜奶次数本身就很少(大概1~2次),可考虑一次性断除;夜奶频率较高,建议先从半夜1~4点的奶开始减少。

断奶方法一般有这2种

①替换法:用别的安抚方法替代夜奶,包括用水替代母乳。不过,不推荐用奶瓶和奶粉来替代。

②延迟响应法:对定点吃的夜奶,可用这个办法。每次延迟响应30分钟,逐渐和下顿夜奶合并,合并后再延迟响应,依次类推。

小编的话

母乳喂养能促进亲子关系,所以,母乳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维系感会更强,这对宝宝未来的独立性培养是有好处的。

千万不要被“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更粘妈妈”这种谬论误导,产生断夜奶,甚至是断母乳的念头。

科学的离乳,一定是在宝宝的身体和妈妈的心理都做好准备时,才能进行!
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萌娃亲子网立场!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当前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emw656.com/zaojiao/296643.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!
上一篇:家庭安全隐患 家中最常见的十大安全隐患 家里面哪些地方可能对孩子有安全隐患 下一篇:宝宝受惊吓是什么症状 小宝宝受惊了有什么症状 怎么判断宝宝受惊了